9月18日晚,伴随着街坊们质朴的话语和热烈的掌声,一场别开生面的“西关夜话”社情民意征询活动配资天眼,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大屋社区温情开场。街坊们现场向社区书记提出了建议与提议,社区书记现场给予了解答和承诺。
人大代表和区、街领导来到街坊中间,与社区居民共聚一堂,在融洽的邻里氛围中畅叙家园事、共商发展计。这不仅是一场邻里间的恳谈会,更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基层治理新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
浓浓西关韵,暖暖街坊情。荔湾昌华街西关大屋社区正式启动“18号工作室”,将每月的18日作为沟通邻里感情,解决街坊关切的“社区日”,直面群众急难愁盼,留住老广州的人情味儿。
社区便民服务 受访者 供图
文化搭台聚民心,邻里温情满西关
素有“岭南文化聚西关”之美誉,西关大屋社区深植人文底蕴,以文化人,以情聚力。活动在悠扬的粤剧《广州好》中拉开序幕。随后舞蹈《灯光里的中国》、歌曲《绒花》等节目接连上演,精彩演出不仅展现了社区艺术家们的才情与活力,更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出浓厚的广府文化氛围,拉近了邻里距离,为后续民意征集奠定了开放融洽的交流基础。
人大代表和区、街领导走近群众,与居民群众围桌而坐,在温馨氛围中畅谈社区发展,倾听百姓心声,彰显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深度。
“两代表一委员”两级书记接待日 受访者 供图
“基层强则城市强,基层安则城市安”。志愿服务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始终在党建引领下焕发蓬勃生机。西关大屋社区深耕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模式,让志愿力量精准滴灌民生关切,使社区服务持续滋养居民心田。
活动特别设置“最美街坊”表彰环节。麦德明、罗铁强、周广玉、练红缨、陆志华、陈泳仪等6位先进代表走上台前,他们中有数年如一日为独居长者送上热汤的“热心人”,有为老旧楼宇加装电梯四处奔走协商的“带头人”,也有被街坊邻里亲切称为“和事佬”的调解高手……这份证书,承载着街坊的认可与敬意。
通过表彰身边榜样,社区将无形的奉献精神化为有形的力量,激励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浇灌社区文明之花。
阵地升级优服务,民意直通解民忧
今年以来,昌华街道党工委以西关大屋社区为试点,不断探索“阵地换服务”新模式,陆续推出“西关邻里服务日”、党群阵地里的科学课等活动,持续深化为民服务实效。在持续探索中,建强阵地、固化服务机制成为关键一环。9月18日,这一探索迎来新成果——社区服务新阵地“18号工作室”正式揭牌亮相。
上述工作室由昌华街道党工委和西关大屋社区党委共同打造,集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于一体,固定在每个月的18日,上午开展邻里服务,下午由街道和社区两级书记、“两代表一委员”接待群众来访,晚上开展“西关夜话”征询社情民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听民声、聚民智、惠民生、解民忧,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夜色渐浓,活动进入民意畅谈环节——“西关夜话”。西关夜话,是独特的社情民意收集活动,每月18日晚上,结合季节特色打造“围炉煮茶”等轻松场景,联动“两代表一委员”、民主党派人士、街道及社区负责人等力量,汇聚街坊邻里,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倾听街坊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和捕捉矛盾纠纷“弱信号”,对收集的诉求实行“登记-办理-销号”闭环管理,实现“居民事居民议”,同步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社区党委书记李卫国和街坊们围坐一堂,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从老旧小区微改造的细节,到养老服务的具体需求;从十五运氛围的布置,到家门口体育设施的完善……从家长里短到社区大事,从一份份热忱建议到一张张写满期盼的调查问卷,居民们真正成为了社区治理的“主人翁”。这种“零距离”的沟通,确保了民意“原汁原味”地上传,也让党委的决策部署能更精准地“落到实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场西关夜话活动,正是这一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西关大屋社区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社区党委将把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逐条梳理、专题研究,形成任务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并及时向居民反馈,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我们将继续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活力、人人参与的幸福家园。”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有效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情,更在全运会到来之际,营造了“人人支持全运、人人参与全运”的浓厚氛围,为盛会的召开注入来自基层社区的澎湃激情与温暖力量。
西关夜话活动 受访者 供图
【实践】
西关大屋的“三重门”工作法
西关大屋区是清代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地区营建的大型住宅,是岭南传统建筑的瑰宝。由脚门、趟栊门、硬木大门所组成的“三件头”是西关大屋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三重门”。
西关大屋党群服务中心在推进党建工作、强化阵地建设的过程中,受西关大屋“三重门”的启发,逐步形成了党建工作“三重门”工作法。
脚门——党建引领问计门。
脚门,为西关大屋的第一重门,又叫屏风门。推开脚门,方能融入世界、明确前进方向。在工作中,社区将坚持“党群服务中心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服务人民群众的中心”的理念,认真做实群众服务、做细基层治理,通过问计于历史、问计于现实、问计于专家、问计于群众,努力构建党建引领、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
趟栊门——民生服务幸福门。
趟栊门,为西关大屋的第二重门,一般由13或15根质地坚固的圆木组成。广州人讲究“好意头”,十三谐粤音“实生”。
在党建工作中,我们组织开展的一项项切合群众需要的民生实事,就像趟栊门的一根根圆木,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就提供什么。接下来,社区将结合实际陆续推出13项“西关+”系列民生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硬木大门——社会治理平安门。
硬木大门,为西关大屋的第三重门,厚实的硬木大门牢牢防守、密不透风,能确保安全。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将做实做细做精社会治理,筑牢平安稳定社会底板,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将重点打造西关夜话、“18号工作室”“五好网格”建设等重点项目。
南方+记者 郎慧配资天眼
国元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